三国史_三国史马植杰
《三国演义》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内有十常侍颠倒黑白,祸乱朝纲;外有张氏兄弟高呼“苍天当死,黄天当立”的口号,掀起浩大的农民起义。一时间狼烟四起,战火熊熊,刘家的朝廷宛如大厦将倾,岌岌可危。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曹操、公孙瓒、袁术、袁绍、吕布、刘备、孙策、关羽、张飞、诸葛亮等各路豪杰不断涌现,从群雄逐鹿到赤壁之战,从魏蜀吴三国鼎立到三分归一统,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的大幕缓缓拉开。
诸葛亮三国史和刘备是一伙的
诸葛亮从刘备三顾茅庐后就在刘备手下任军师和重臣,221年,刘备建蜀,诸葛亮任朝廷大臣,身居要职。
刘备死后,其子刘禅继位,被任命为丞相,掌握朝廷的兵权、军事权以及政治文化的教育思想。234年,蜀丞相诸葛亮在北伐曹魏途中逝世,一生仕于蜀汉刘氏。
刘备
在三国史书中,诸葛亮是和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人是一伙的。
有一个关于诸葛亮功绩的对联,内容是这样的: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我们发现其中很多功绩是与演义传说有关,那么真正的三国史中诸葛亮有何功绩?
这或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战略上。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给原本战略定位不清晰的刘备集团指出了奋斗的方向,不仅如此,诸葛亮本人在这个战略的实施中,特别是上述对联中提到的“东和北拒”中做出了很多实际的贡献,先是促成了孙刘联盟,使得刘备集团得以安身立命,在刘备驾崩后又摒弃旧怨,与东吴修好继续两国的同盟关系,同时在对曹魏的作战中凝聚蜀汉人心,变被动为主动。
2、内政上。刘备时期诸葛亮往往镇守后方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待到他本人主政,他统管蜀汉全局,任人唯贤、赏罚分明、安抚百姓、发展生产,虽然北伐使得蜀汉有着较大的经济上的压力,但是甘棠遗爱,蜀汉百姓还是很尊重热爱诸葛亮,可见其管理内部事务的平衡调度能力。
谢谢邀请!
若说诸葛亮的功绩,那就不能以《三国演义》为准了,有人曾评价演义中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所以,要想更清楚地了解诸葛亮,还是要看《三国志》这类的史书。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
《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因为那是刘备干得,;没有记载诸葛亮火烧新野,因为那是罗贯中干得,没有记载诸葛亮火烧赤壁,因为那是周瑜干得,没有记载诸葛亮草船借箭,那其实是孙权干得……再查下去,恐怕诸葛亮身上的主角光环越来越少了,真得要成为一个普通人了!
但是,那著名的《隆中对》确实是人家诸葛亮说得,那年诸葛亮刚满二十七岁,按现在的情况来分析,也就是大学毕业没多久,研究生的话,还在实习期吧!能有如此见解,完全对得住刘备的三顾之情了!
1 隆中对
2 火烧博望坡
3 火山新野
4 舌战群儒
5 智激孙权
6 智激周瑜
7 巧借荆州 8三气周瑜 9七擒孟获 10 六出祁山